中国院举办的第三期中间思库·暑期学坊已于7月17日开学,此次思库活动,延续前两◢期的传统,仍然在紧凑的设计教学之余,组织了高密度、高质量的公开课教学,邀请社会学者、城→市管理者、知名建筑师和我院优秀建筑师担任公开课主▲讲人,拓展学员的人文视野,增进对课题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第一场公开课“城乡之间:我们是谁?”于7月18日在我院图书馆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宜音研究员,从本期课题所涉及的“城中村”问题出发,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城乡问题和社会认同,从多个维度启发大家对城市建设的思考。同时,中国院柴培根导师也根据他们此前所做的课题分析研究,为大家讲解了“城边村考察”的调研报告。
由中国院院崔愷院士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玮共同进行的对话,使得7月20日举行的第二ξ场公开课“城市有机更新的规划管理方法漫谈”吸引了来自院内外的众多建筑师旁听。两位对话者专业而又融会贯通的沟通,不仅消除了建筑师和管理者通常各自的专业壁垒,也让听众对于城市管理和更新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由本期中间思库的五位导师共同完成的第三场公开课“把脉:我们改造什么?”于7月22日举行。课程围绕本期课题“脉”的主题,通过五个他们所从事的实际案例分析,向学员和与会建筑师讲解了城市更新改造的有效思路。
李兴钢总建筑师的“静谧胜景:营造现实的理想世界”作为第四【场公开课,从他和工作室多年来对“几何胜景”的研究,到∞今年最近出版的《静谧与↓喧嚣》一书,再到再造“桃花源”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学员和听众提供了一条◆职业建筑师继续建筑理论研究的道路。
7月29日的第五场公开课,将是由都市实践创始合伙人带来的“建筑+——有建筑的世界”,授课地点为中国院3号楼报告厅,时间为18:30-20:30。王辉建筑师作为职业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同时也在一直参与种种建筑之外的相关的事儿,他将为大家讲述,一个建筑师还能+什么来丰富一下建筑生涯。
除了五场精彩的公开◎课,中间思库·暑期学坊还将特别邀请知名学者型建筑ζ 师张永和,于8月5日下午参加位于我院〗的席殊书屋原址挂牌仪式,并进行专题讲座,从实验建筑说起,讲述他近年来多方面的学术研究。 |